查看原文
其他

这个机关食堂,欢迎“蹭饭”

常莹 光明日报 2021-01-26
文 | 常莹
近日,杭州余杭区一机关的食堂对外开放引发网友讨论。

一到周末,杭州市余杭区青少年宫满是孩子和家长。11月16日12点不到,市民张军带着儿子来到附近的自助食堂,花了20多元,快速地解决了午饭问题。张军带儿子吃饭的食堂,名字叫余杭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一馆三中心食堂。
原来,这里只在工作日对该区域内入驻政府单位的工作人员开放;如今,这个食堂在周末两天,面向社会开放。
不仅是杭州余杭区,面向社会开放公共设施,近年来在各大城市都有先例,缘何每次都引起了老百姓的热议?
关键是距离近了。公众和机关大院的距离近了,社会期待与城市公共服务的距离也近了。
公开,会让老百姓对机关增进了解;透明,意味着神秘感的破除,花平价尝尝机关的食堂,未尝不是一种独特的体验,市民作为城市主人,切身感受公共服务带来的便捷。
每逢周末、假日,在许多城市都会有公共设施不足的情况,面对假日紧缺的公共资源,有些地方采取开放停车场、食堂等机关大院内部设施来满足社会需求。这些彰显着开放与包容的细节服务里,聚焦了许多当下社会的痛点、堵点。精细、体贴的服务背后,是机关单位观念的转变和服务的创新。
目前,有些单位仍对开放内部环境采取观望的态度,担心开放停车场、食堂可能会带来管理上的成本问题甚至安全麻烦。其实,当机关单位具备一个有力的配套保障管理措施,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。
之前福州一机关开放食堂,包子火爆卖到限购。食堂的简餐受到市民好评,换一个角度看,不再仅仅是尝尝鲜,机关食堂也可进入市场中,满足食客们的多元需求。在这样的开放中,可预见的是社会效益在优质的服务中释放。
开放这一行为,不仅仅是“便民”,更多地是在传递一个信号。当机关大门打开,传递的是以人为本的温度,迎来的不仅仅是食堂就餐的市民,还有一颗颗被便民服务温暖的民心。
亲民形象的建构要落到实处,当公共机构打破传统观念开放公共设施后,这些接地气的服务细节将会增强群众获得感。长此以往,百姓的口碑和机关单位的公信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,这样的双赢,才是大家喜闻乐见的。
许多机关大院都写着“为人民服务”几个字,当机关食堂对民众开放,也是对这五个字的一种诠释。
这棵千年银杏,“爆炸”了
“双11”表现,被这所学校列入了期末成绩体育老师申请当班主任,家长群炸了网红带货,一夜爆火?学生打扫卫生,地缝都要抠干净?



文字:常莹
图片:澎湃新闻等朗诵:王茜责编:王子墨编辑:常莹 吴亚琦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